本网站文字、图像、音视频资料版权及最终解释权归抗美援朝纪念馆,
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允许,不得引用和翻录,否则,将追究其法律责任。
版权所有:抗美援朝纪念馆 技术支持:鸭绿江网络 辽ICP备10202232号-1
当年,他们风华正茂,穿上戎装奔赴战场;如今,他们已迈入暮年,见证了祖国的繁荣发展。70多年过去了,老兵们时常还能听见,嘹亮的志愿军军歌和高亢的冲锋号在耳畔响起。
近日,记者来到兴平市西城街道福瑞苑小区,拜访90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张胜利,聆听老人讲述他当年在朝鲜战场的亲身经历。
张胜利老人是庄头镇庄头村人,出生于1932年,今年已经90岁了,依然精神矍铄,思路清晰。谈起当年在朝鲜战场的事情,老人犹如打开了话匣子一般,神采奕奕,还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,让周围的人都感受到他的乐观与豁达。
据老人讲述,1951年,19岁的他,与同村7、8个伙伴一起报名参加了志愿军,下半年随军到了甘肃酒泉、武威,随即又在东北五道沟休整了一个月,整编部队后奔赴朝鲜战场。1953年7月停战,1956年回国后被安排在秦岭公司工作。
回想起起那段烽火岁月,老人刻骨铭心。那时候在战场上,条件十分艰苦,飞机轰炸那是家常便饭,有时候由于交通被切断,补给运输不上来的时候,就吃野菜充饥,用雪水洗脸,穿的衣服爬满了虱子。
谈到在战场上是否害怕时,老人说:“枪一响,一开打就不怕了,死了就死了,只要死的值。我把青春献给人民,我是高兴的,咱不保卫祖国,谁保卫?咱的志愿军没有一个逃跑的,没一个后退的,冲锋号一响,都坚定地往前冲呢!就是死也要冲上去!”
谈到当年的战友时,老人沉痛的说,当时战况十分惨烈,他所在的连队原本有160多人,最后只剩下不到50人,歼灭了敌人两个连的兵力。他记得,班有个叫杨成林的战友,牺牲的时候只有17岁,直到最后一刻嘴里还咬着敌人的耳朵,非常壮烈。
老人对记者说道,咱们国家现在富强了,吃的饱、穿的暖,就像是天天在过年,自己觉得非常满足和幸福。
本网站文字、图像、音视频资料版权及最终解释权归抗美援朝纪念馆,
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允许,不得引用和翻录,否则,将追究其法律责任。
版权所有:抗美援朝纪念馆 技术支持:鸭绿江网络 辽ICP备10202232号-1